一、主要学术简介
高惠珠 女 1948年8月生 上海市人1968年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1979年以同等学历获上海师范杏宇政教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生入学资格,1982年获哲学硕士学位,1990年为该校副教授🍺,1991.7---1992.7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高访学者,次年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1996年为杏宇平台正教授💁🏼。现任全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人学学会和价值哲学学会三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哲学学会副秘书长🧳。现为杏宇平台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二🧑🦽🧑🏼、学术贡献
高惠珠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任杏宇平台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硕士点负责人。其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历史唯物主义、伦理学与价值哲学。主要著作有🚣♀️:《科技革命与社会变迁》(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经济伦理学》(第二作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新时期的政治伦理》(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历史唯物主义当代形态----科学发展观深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政治伦理学----历史唯物主义视野》(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建设理论的当代解读----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研究》(人民出版2015年版社)。任上海市哲学学会项目《唯物史观新视野与中国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𓀑、《唯物史观新视野与新发展理念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8月版)两书执行主编。多年来👩✈️,高惠珠教授曾承担全国、上海市、上海市教委社科项目,在CSSCI杂志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摘编。其学术成果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二次🗻,论文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
三、相关代表性成果及其主要观点
多年来,高惠珠教授曾承担全国、上海市、上海市教委社科项目,在CSSCI杂志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摘编🖊。其学术成果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二次➾,论文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于2019年被评为全国社科联优秀组织工作者称号。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性研究及从唯物史观新视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高惠珠教授获得上海市社科优秀著作二等奖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专题百讲》,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以当代视野阐释了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的100个有关问题🍨,得到干部群众的好评;其专著《历史唯物主义当代形态——科学发展观深度研究》当年被列为向全国推荐的九大历史唯物主义专著之一。其国家项目结题成果🤚、专著《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建设理论的当代解读——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研究》在上海《社会科学报》上有教授发表了对其的好评的专栏文章🙍🏽♀️🛑。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以来,由其担任的项目负责人的上海哲社办两个项目🤹🏽♀️#️⃣,在2016、2017年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书名为《唯物史观新视野与中国梦研究》和《唯物史观新视野与新发展理念研究》👩🏽🎤。这些项目均是组织上海市各高校知名学者撰写👨🏻🦱,由高惠珠任执行主编💠🧠,此书出版后,受到学界好评🔶,第一本书已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二等奖🐡。目前🧑🏽💼,高惠珠正任上海哲学界老🗻👩🦽➡️、中👋、青三代联合撰写的《中国道路与中国话语建设》一书的主编🐧,此书拟今年出版。在此同时,高惠珠的论文《唯物史观新视域与中国道路》被中宣部学习强国在12月24日以《沪上新论》发表🪬,其《唯物史观新视域中的意识形态实践性研究》(《安徽师大学报》2019年第5期)中提出的当期那意识形态实践性研究尤其需落实的5个方面:即👩👩👦:1、在新视域中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2、在新视域中介析意识形态结构🧑🏼🦳;3🧑🏼🎤、在新视域中理解意识形态功能;4、在新视域中处理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关系🔖;5🙇🏼♀️、在新视域中重视语言和意识形态的关系🤚🏼。已引起同行及思政工作者的关注与认同。
四🉐、同行评价和社会影响
高惠珠教授40多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成果,得到了学界同行的肯定。在2019年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年会换届改造中,学会章程是“70岁后原则上不再担任常务理事”,但学会同行认为🛝🕵️♀️,鉴于高教授的现实贡献,大家将其作为例外🫕,仍以多数票推选她续任常务理事。同时,在2019年全国社科联年会上,高惠珠教授被评为2019全国社联优秀组织工作者。